-
宁夏实施重点行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 评价结果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全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方案,明确对区内产生工业固废的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动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
按照目标,2021年至2023年,宁夏将全面落实能源、冶金、焦化、建材、有色、化工、印染、造纸、原料药等重点行业,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涉及的“双超”“双有”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各地要把清洁生产审核主要内容纳入本地区节能降耗、污染防治等行动计划中,加大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情况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力度,开展清洁生产水平和绩效整体评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要求,鼓励市级及以上地区组织和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向社会提供有关清洁生产方法和技术、可再生利用废物供求以及清洁生产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在组织评估验收工作中,把企业通过本轮审核是否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评价标准,确保审核工作质量。要将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的审核结果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
各地要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从事清洁生产研究、示范和培训,实施国家清洁生产重点技术改造的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验收的企业可根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发布的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专项扶持通知要求,申请专项扶持资金。对于违反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等相关法规的企业,由市、县(区)生态环境局按监管职责予以处罚,相关失信记录将归集至自治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专栏 行业信用知识 信用中国 | 2021/05/28 -
近日,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关于零售企业开展化妆品包材绿色回收的倡议书”。倡议零售企业通过推动提高化妆品包材利用效率,强化消费者环保意识,积极引导绿色消费。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以《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面向广大零售企业发出倡议,在化妆品经营活动中坚持环保理念,开展绿色经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建立化妆品废弃包材回收利用的渠道和制度,对废弃包材进行有效回收,妥善处理。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环保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以多样化的回馈方式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废弃包材回收,降低包材废弃率。
通过化妆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消费者的产品辨别力,增强消费者打假维权意识,从源头上阻断品牌化妆品包材经回收流入制假售假渠道。同时,开展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方面的科普教育,以及环境保护、包材回收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发挥员工在引导绿色消费方面的有效作为。
专栏 行业信用知识 信用中国 | 2021/05/20 -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白皮书发布:超15%开发企业涉及不良信用信息
专栏 行业信用知识 信用中国 | 2021/05/20 -
初夏时节,万物竞荣,深深浅浅的绿铺在东北黑土地上,一望无际的玉米在阳光下使劲儿地拔节生长。
3年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峰种了700亩玉米,他准备贷款再流转700亩地改种大豆,形成玉米大豆的轮作。但一打听,不仅利息高、办贷周期长,业务手续也复杂。后听人推荐,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李峰在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平台申请了贷款。
“以前通过个人借钱年利息得1.2分,通过平台贷款年利息不到5厘,而且用了才算利息,不用不算利息,太合适了。”李峰告诉记者,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极大简化了贷款程序,只需通过手机app终端进行线上操作,当日即可办完所有手续,“如果春借秋还,实际用款时间在7到9个月之间,可比过去节约5到7个月的利息支出呢”。
近年来,黑龙江省以“农业大数据 金融科技”为方向,推动建立新型农村信用体系模式,在全国率先搭建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省级农业大数据共享平台,构建了一套动态立体式涉农信用评价体系,通过“信用名片”实现了对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精准画像,有效破除了农村贷款利息高、门槛高、放款慢、流程复杂等金融顽疾。
如今,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已与7家国有银行总行核心系统全部打通数据接口,截至2021年4月末,平台累计线上发放贷款超过550亿元,服务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39万个,有效解决了农业农村生产资金需求。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人民银行按照政府领导、人行推进、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思路,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各级人民银行结合地方实际,建设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共计270个,通过对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推动农村信用信息实现共享。
在江西,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通过科技赋能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搭建农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平台,目前已实现公安、财政、社保、农业、农机、林业、市场监督、法院等相关部门7大类26小类96个数据项信息实时共享,为所有农户尤其是“信用白户”建立“信用名片”,增强了金融机构对农户愿贷、敢贷和能贷的信心。
福建省宁德市水产资源丰富,其中三都澳海域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区域。然而这里四分之一的养殖户是外地户籍,贷款存在不少障碍。人民银行宁德市中心支行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信用创建“由陆地向海洋延伸”的探索,创建了14个海上信用渔区,助推“蓝色经济”发展。
通过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的力量,人民银行还大力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与创建,以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为基础,建立、完善适合农户等经济主体的信用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信用户、村、镇享有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贷款手续、支农(扶贫)再贷款等金融服务方面的政策倾斜,发挥示范效应,营造更多农村经济主体主动守信、诚实守信的良好信用环境。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全国共为1.88亿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其中开展信用评定的农户为1.28亿户。
专栏 行业信用知识 信用中国 | 2021/05/20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艺人员面向粉丝进行商业集资将受行业自律惩戒
专栏 行业信用知识 信用中国 | 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