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4日,甘肃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有投资理财、虚假服务、刷单刷信誉等类型的典型诈骗案例。省反诈中心提示广大群众,如遇诈骗可拨打96110报警。
案例一:投资理财类诈骗
近日,金昌市q女士收到自称国家健康某委员会工作人员的网上好友请求。q女士通过好友请求后,对方说自己有通过国家项目投资赚钱的渠道。q女士便按对方指示,邀请了60位好友进入一个听课群,群里有老师每天给大家上养老投资理财课。听了一段时间课后,q女士认为投资项目可行,便和几位一起听课的好友在虚拟投资平台上投资,转账约20万元。次日,他们发现该平台无法打开,陌生好友也杳无音信。
省反诈中心提示:如果您收到来历不明的好友验证信息,或接到自称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电话,此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因对方看似正规的身份而被蒙蔽。如有意向投资理财,可以在线下向正规投资理财公司咨询,理性支配自己的资产,如有疑问可拨打96110咨询。
案例二:非接触性诈骗
11月27日,张掖市e同学在母亲的陪同下到公安局报案,称自己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一则加好友可领明星签名照的信息,e同学便扫描图片二维码进入一个qq群。该群群主私信e同学,说因为其随便扫码导致领取明星签名照的系统被冻结,现在要求e同学配合他们进行操作,不然就会报警抓他。e同学很害怕,便按对方要求拿了母亲的手机,用母亲的微信扫描了另一个二维码,每次扫码后都需要输入母亲微信钱包的密码,e同学重复了3次该操作后,被母亲发现异常,遂报警,被骗约1万元。
省反诈中心提示:近年来,一些诈骗分子抓准了学生追星的心理,在互联网平台发布免费领取明星签名照或周边产品的虚假信息。由于未成年人没有成熟的辨别能力,容易被对方恐吓、欺骗,然后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或点击陌生链接给陌生人转账。要想避免类似案件发生,需要学校与家长合力,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灌输电信诈骗的概念,以及遇到电信诈骗后的基本应对方法,让孩子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尽量避免上当受骗。如遇诈骗,可拨打96110报警。
案例三:虚假服务类诈骗
11月29日,平凉市u先生由于租住的房子即将到期,便在网上寻找房源,随后便有人私信u先生,u先生添加对方百灵棋牌的联系方式后,对方给u先生发来了租房相关信息,并称从自己这里租房能省钱。u先生在和对方交易时,对方出具了一份电子版租房协议,u先生确定无误后便将一个季度的租金转给了对方。但当u先生联系对方准备搬家时,却发现对方再也不回复消息了,u先生意识到自己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陌生链接不点击,陌生电话不接听,陌生好友勿转账,有任何业务需求请到正规合法平台办理,这样不仅让您的交易过程有保障,还能避免遭遇电信诈骗。如遇诈骗,可拨打96110报警。
案例四:刷单刷信誉类诈骗
12月1日,兰州市n女士收到一条免费领取电饭煲的短信后,添加了短信里的微信号。对方将n女士拉入一个微信群,然后在群里说可以参与刷单任务赚钱,想要领取电饭煲就需要完成这个任务。n女士便下载了某刷单app,客服联系n女士并给她派单。n女士进行了几次小额刷单赚了几十元,便认为该任务很简单,客服告诉n女士要领电饭煲需要完成几笔大额刷单任务,佣金也将翻倍。n女士便充值再次操作,等到提现时才发现无法提现,这才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近日免费领取电饭煲、电烤箱、空调扇等诈骗案例较多,大部分受害人都是在收到免费领奖的短信后添加了对方百灵棋牌的联系方式,然后落入刷单类诈骗陷阱,不仅没有领到奖品,反而损失了多年的积蓄。再次提醒广大群众,凡是免费赠送奖品要求参与刷单任务的都是诈骗。如遇诈骗可拨打96110报警。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1/12/06 -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1/12/03
-
边玩游戏边赚钱,还有这种好事?别傻了!你看重人家给的收益,人家看重的可能是你的本金!
近日,不少游戏玩家投诉称,一款名为“梦幻水果”的手游,从11月10日左右开始突然无法登录,运营方也联系不上,很多玩家此前充值的资金以及在游戏中领取的“红包”,已经无法转出提现。
而这款游戏设定的规则,很容易让玩家进行大额充值。根据玩家们的介绍,这款游戏在充值之后,如果游戏打赢了,便可以获得相应的金币,金币可以进行提现,这让不少玩家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游戏赚钱。
那么,如何看待“梦幻水果”当前出现的失联情况?吸引用户大量充值后就下线,游戏平台可能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该款手游app无法登录,如果是因为运营商自行停止运营服务,则应当按照服务协议退还用户相应资金。如果是运营商“圈钱跑路”,其目的是想“非法占有”,那么其行为已涉嫌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已涉嫌诈骗。如果运营商是因服务器出现故障等客观原因而停止运营服务,其应当按照服务协议及时发出故障声明,修复平台故障,保证用户使用并赔付用户相应损失。
该app运营团队对于用户无法登录的情况,到目前为止并未给予任何说法,其行为已经出现违约情况,就用户而言,其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若经调查涉嫌诈骗,还应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除了这种“玩赚”模式,相信不少人还见过打着“躺赚”“走赚”等旗号吸引用户下载使用的app。运营者往往会强调,只要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获取相当丰厚的收益。但当用户真正下载使用后,才发现整个过程“圈套”重重,想赚钱没有那么容易。
如何看待这些以“赚钱”为噱头的app?其又存在哪些法律风险?这类声称“动动手指就能赚钱”的app,往往披着互联网游戏、运动、购物等五花八门的合法外衣,以高收益、高返利或者持续不断地收益为诱饵,诱导人们参与其中。然而,“轻松赚钱”只是噱头,有些app是为了骗取用户投入本金、押金等,运营者可能涉嫌传销、诈骗等违法犯罪;还有些app是靠收割流量来变现,用户在完成赚钱任务时总是绕不开看广告,而标榜的高收益却迟迟难兑现。对于用户来说,不仅面临财产损失的风险,也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另外,以一些声称“玩游戏就能赚钱”的app为例,其打广告的方式已渐渐不再局限于游戏类网络产品的宣传,而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融理财”等非游戏类app的字眼,已经超出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中互联网游戏出版许可内容。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属于虚假宣传行为。若用户发现此类虚假宣传的行为,可以及时向相关平台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
如果用户充值的资金“打了水漂”,该怎么办?若此类app虚假宣传充值就能获取收益,实际并没有任何收益,用户可以通过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报警或者民事诉讼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广大网友一定要增强防范意识,在下载之前,应当初步分辨其是游戏类app还是金融类app,可以利用其商标在网络上查询该app的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的具体类型,加以判断是否可以达到想要游戏或者理财的目的,再考虑是否使用。提升识别网络骗局的能力,要始终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需要投入押金、本金等资金的app,更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另外,此类app运营涉及软件开发、广告宣传、第三方支付、应用管理等,这就要求各方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加强上架审核与日常运营监督管理,对于出现的异常、违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1/12/03 -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1/12/02
-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