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04/07
-
可爱的毛绒玩偶、实用的生活小用品……只需微信扫一扫便可免费领取,这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还是人为设置的诈骗陷阱?
近日,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公安局多警种联合,快速打掉一个以“扫码送礼品”进行的地推引流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
据介绍,2022年3月25日,家住依安县的杨某上街购物,看见三男两女在依安县华辰广场北门附近上摆地摊,地摊上全是可爱的毛绒玩具,男子称扫码可免费领取。杨某通过男子提供的二维码扫一扫添加了一名微信好友,随后将对方发来的两条信息(内容包括涉及诈骗的微信二维码、虚假招工信息链接)转发至自己五个微信群后,便免费领取了一个毛绒玩具。受害人王某某,一直没有稳定工作,看到好友杨某在微信群内发来的线上虚假招工信息,号称每天收入500-1000元,且无须占用正常上班时间,很是心动,没多想便点击进去,按照对方指引一番操作之后,被骗31800元。
经调查:从2022年3月至今,犯罪嫌疑人王某等4人为非法获利,在齐齐哈尔地区多地,以免费送物品为由让过路群众加其微信,之后将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的微信二维码、虚假招工信息链接通过领取免费物品群众的微信发送至其多个微信群中,从而帮助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警方提醒: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扫描陌生二维码时,如出现下载或打开某些程序时,应当谨慎核实,切勿放松警惕。
1、扫码前应详细了解该二维码的真伪和用途,最好能够询问相关工作人员,切忌“见码就扫”。
2、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市面上免费扫码赠东西的宣传活动。
3、下载软件最好到应用商店进行下载,防止不明路径的流氓软件入侵手机。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04/06 -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04/06
-
一女子浏览“刷单返利”网站引发预警,陕西西安新城民警经半个小时搜寻终于找到对方,在其坠入“刷单陷阱”前及时劝阻,避免她上当受骗。3月31日,新城警方专门揭秘了这一骗局,提醒广大市民切勿上当。
3月29日下午,公安新城分局太华路派出所接到反诈预警,预警显示辖区内一群众长时间浏览刷单信息的诈骗网站,可能面临被诈骗风险。当时,民警第一时间给当事人打电话,但一直无法接通。面对这种情况,民警决定立即寻找女子并上门制止。
很快,民警包选楼和雷向阳在院落物业的配合下,经过半小时走访,终于在辖区一小区内找到了杨女士,为了避免杨女士上当受骗,民警向她分析并揭秘了刷单骗局,这时对方才恍然大悟。杨女士激动地说:“幸亏民警对工作如此负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非常感谢民警。”
为了避免市民上当受骗,民警专门揭开了“刷单诈骗”套路。第一步:骗子会通过qq群、微信群及邮箱等各种途径发布刷单的消息,打着“高薪”“轻松”的旗号吸引目标群体。第二步:一旦有人主动联系,骗子会教受害人如何刷单,先给一个金额小的单子,完成后立马返现,让受害人尝到甜头,也为后续的诈骗埋下伏笔;接下来骗子会给受害人一个垫付货款金额更大、佣金更高的订单,在这时已经完全卸下了戒备的受害人就会不假思索的照做。第三步:骗子发现受害人上钩以后,就会以“任务未完成”等各种借口拒绝退还受害人支付的货款和佣金,并表示只有完成接下来所有的订单后才能拿到之前的佣金和垫付的货款;等到所有任务完成的时候,骗子又会以垫付的货款被冻结,还需额外支付解冻资金等方式诈骗,直到受害人实在拿不出钱为止。
警方提醒市民,不要有“贪图小便宜”和“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心理,不要轻信网上所谓的高额回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找兼职工作要去正规的招聘、公司和中介平台,签订劳务合同,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再次发生,民警提醒市民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护好自己的财产,最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学习防骗知识,避免上当受骗。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04/04 -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