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诈骗分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更可恶的是,他们盯上了防范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的老年群体,想要骗取老年人的养老钱、救命钱……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公安局根据本地养老诈骗的发案情况,剖析常见的养老诈骗套路,提醒广大老年人提高警惕,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儿子”发来微信要钱还债
案件回放:很多老年人的子女不常在身边,骗子借机钻空子,假扮子女坑骗老年人。
前不久,湖头镇的裴大爷收到“儿子”发来的微信消息:因急需还贷,要借款1000元。裴大爷一看孩子有事相求,赶紧通过微信将钱转给“儿子”。收到钱后,“儿子”却说,还需要再转2000元过来。担心儿子遇到了难题,裴大爷赶紧打电话向儿子询问,结果发现儿子的微信号被盗,刚才向其要钱的竟是骗子。
防骗提示:如遇家人朋友要求转账汇款,最好通过电话、视频等形式先确认是否属实,谨防骗子冒充亲属诈骗。
“快递公司客服”要求屏幕共享
案件回放:网购逐渐成为老年人购物的方式之一,这也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城厢镇的林阿姨近日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快递公司客服,说因快递物品损坏要对林阿姨进行赔偿。林阿姨不假思索就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一款app,通过该app与对方进行屏幕共享。
在对方的引导下,林阿姨打开手机银行并输入验证码。一系列操作完成,林阿姨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1.1万元全部被转走了。
防骗提示:凡遇有快递类信息,请通过百灵棋牌官网查询,千万不要轻信任何陌生来电、陌生信息,更不能泄露个人信息,不轻易转账,守好“钱袋子”。
“投资顾问”突然消失了
案件回放:很多老年人辛苦一辈子存下养老钱,骗子们打着投资理财的幌子,盯上老年人的“钱袋子”。
凤城镇的林阿姨日前添加了一名陌生网友为微信好友,对方热情地向林阿姨推荐了一支“保收益、零风险、每天都能返利”的基金。面对高额利息的诱惑,林阿姨坐不住了,按照对方的推荐,下载了一款理财app并投资24万余元。
一开始,林阿姨每天都收到返利,“投资顾问”还总是嘘寒问暖,让林阿姨满心欢喜。没过几天,林阿姨突然联系不上“投资顾问”了,平台里的本金也取不出来,林阿姨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
防骗提示:投资理财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一旦听到“零风险”之类的字眼,投资者就要提高警惕,不能轻易相信。一旦发现被骗,要第一时间报警。
想贷款却损失数万元
案件回放:老年人急需用钱时,手机中恰好收到一条“免手续贷款”的信息,这不是正合心意吗?而这往往就是骗局的开端……
3月31日,家住城厢镇的王大爷因住院急需一笔钱,刚好他手机收到一条信息,对方自称可以为其提供免手续贷款。王大爷根据对方提示下载了一款app,在完成贷款流程操作后却发现无法提现。这时对方告诉王大爷,需要交一笔保证金才能将钱解冻。王大爷按要求向对方转账5.4万元,之后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联系上对方。
防骗提示:广大中老年人应切记,凡是在放款前以交“保证金”“解冻费”“手续费”等名义要求转账验证还款能力的网络贷款,都是诈骗!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05/11 -
“19元充值100元话费。”前不久,天津市民王先生在收到的快递盒上发现这则二维码广告。他觉得很划算,扫码并按广告指引支付了19元,结果根本没有充值到话费,而是显示其开通了某app会员。
王先生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身边的朋友,发现不少人都遇到过快递盒上的二维码陷阱——有的充值后没有得到相应的优惠,有的下载了一堆app也没有获得奖品。
近日,记者来到天津市河东区多个快递站点,随机选择了30个快递包裹看到,其中有四成左右的快递包裹上印有二维码广告,内容包括:“天大的秘密!扫一扫可以领100元”“先别拆!扫码领大额现金红包”“别扔!扫码1元抽手机”等。
扫描这些二维码真的能够领取到福利吗?
记者扫了扫一快递上“马上扫,随机奖励一桶油”的二维码后,手机屏幕弹出一页面,上面写着抽取烟、酒、平板电脑等各种福利大奖,抽中后只需支付快递费即可送到家。
“不要扫,骗人的!”一旁的快递站点工作人员看到记者扫二维码时提醒道,他说有居民扫码支付快递费、填写地址后根本没有收到任何奖品。“这些二维码广告发件时就有,也不知道谁贴的。”
附近有居民告诉记者,曾在快递上看到贴有“领取手机靓号”的二维码广告,其扫码进入选号界面,按照订单流程填写了身份信息并支付相应费用,结果一直没有收到相关快递,试图沟通时发现对方留的百灵棋牌的联系方式是假的。
还有一种“玩游戏提现”的二维码广告,记者扫码进入游戏界面,玩了10关后提示获得了5元钱,但想提现要通过30关,到达30关后又提示需要累计10元才能提现……并且在此过程中用户得不断观看各种广告。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多位网友称,有些快递上的二维码广告带有“流氓软件”,扫码后发现内容与宣传广告不符,点击“退出”按钮,结果仍自动下载了一堆无用的app。
据公开数据,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085亿件,支撑网络零售额接近11万亿元。而近期安徽省消保委对1111份快递单样本进行测试、统计和分析发现,674个样本中含有二维码广告,占比达60.67%。其中,出现最多的广告是某平台的“天天领现金打款秒到账”活动,占比39.32%。
那么,这些快递上的二维码广告到底是谁贴上去的呢?
一名负责投放快递单广告的业内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和电商平台、快递公司都有合作,商家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把额外添加了广告的快递单打出来,可根据不同节点、活动区域投放,一天最多可以保证发5万份。还有线下快递单广告投放业务,即通过不干胶外贴在快递包裹上,甚至可以单页放置在快递内部。至于投放的都是哪些广告,“只要不违法都可以,也没有什么审核”。
而多位消费者投诉称,被骗后与快递公司交涉,对方称广告不是自己发布的,自己不需要为此负责,也无法为其解决问题。对此,广东瀛尊律师事务所律师翟东卫认为,快递公司有责任和义务对快递单上的广告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其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快递包裹上之所以有广告,大概率是因为快递公司与广告经营人之间有合同关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百灵棋牌的联系方式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等规定,广告主应当赔偿受到损害的消费者,快递公司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翟卫东说。
如何才能避免快递单广告陷阱?
翟卫东说,《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发布印刷品广告,需要具有代理与发布印刷品广告的经营范围,如果快递公司的经营范围里没有该项规定,工商管理部门可以对其进行处罚。如果快递公司明知广告内容违法而仍然发布该广告,工商管理部门可以没收其广告费用并对其进行罚款,如果情节严重构成刑事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因为该广告的虚假宣传而导致损失,可以对广告主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当然,也可以要求广告发布人快递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翟卫东说。
安徽省消保委等多地相关部门和快递公司也提醒,快递单广告中的“免费抽”“待领取”“一元抽”等福利,并不能确保真实性和安全性,消费者看到这类广告后要谨慎,不要轻易扫码。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05/11 -
前几天,河北省沧州市市民杨女士收到一条短信称,她的快递在运输过程中包裹破损,需要加对方微信接受赔偿。商家核实情况后告诉杨女士千万别信,这是骗子设的套,他们已接到顾客的投诉了。
杨女士说,她收到的那条短信的内容为:“您的快递在运输过程中包裹破损,加微信给您双倍赔偿。”前几天,杨女士在网上买了一件衣服。物流信息显示快递已到沧州,怎么会出现破损呢?她觉得蹊跷,立即通过购物平台和商家取得联系。商家核实后表示,杨女士的快递在运输过程中根本没出现异常,很快就会送到她手中。另外,商家还告诉杨女士,也有其他顾客向他们反映类似问题,有人已经上当受骗。
商家的客服说,有些顾客加了所谓快递公司客服为微信好友后,对方会发送一条“自助退款流程”的电子链接。点开这个链接后,需要顾客填写本人的姓名、银行卡号、手机号等,还需要接收一条短信验证码。由于顾客一心想得到对方的双倍赔偿,来不及认真辨别,就按着对方的提示一步步操作。一旦填完相关的关键信息,顾客银行卡上的钱就会被转走。
让杨女士没想到的是,一个显示来自北京的号码随后给她打来电话。电话中,一名自称是中通快递公司客服的男子称,因杨女士的快递出现破损,公司准备双倍赔偿。那名男子让杨女士加微信好友,再通过微信转账把转钱给她。杨女士以信号不好为由挂断了对方电话。
记者通过中通快递公司的官方客服了解到,市民如果接到类似电话,一定要先通过快递公司的官方渠道查询准确的物流信息,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泄露个人账户信息,以免被骗。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05/10 -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05/10
-
专栏 风险提示 人民法院报 | 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