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将至,不少老年人选择节日出游,老年人出游要注意什么?近日,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老年人出游常见消费陷阱”,并做出消费提示,提醒老年人出游注意三点。
陷阱一:“免费游”“低价游”
一些老年人旅游过程中更看中价格因素,有旅行社利用老年人这种心理,用超低价组团来诱惑老年旅游消费者,但往往到了目的地却发现根本不是景点,而是以旅游做幌子,迫使消费者购买质差价高的保健品、玉器等。例如:某游客参加“0元周边游”,途中被强制要求缴纳上百元的车费、餐费、补助费用,“免费游”变成了自费游,景区景点变成了购物店。某游客参加100元/人外地五日游,约定双飞无强制消费,在行程中,游客消费额不够标准,被导游强制下车甩团。
提醒:如何识别价格是否有陷阱?旅行社的行程报价应该是旅游者自己支付机票、住宿、餐饮、门票等消费总额的八成左右。旅行社与航空公司、酒店及景区等单位有协商的价格优惠,优惠幅度平均在57折, 在此基础上再添加13成的利润,得到合理的行程报价,而超低的价格必定会有陷阱。
陷阱二:“旅游 看房”
不少老年人退休之后对养老居住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一些房地产商和机构瞅准商机,推出“旅游 看房”的营销活动。参与人一般只要交几百元钱,就能享受2-3天食宿,而且是跨省旅游,因为“一举两得”,一些老年朋友参与其中。
提醒:这种“旅游看房团”商业目的明显,看房期间,工作人员大部分讲解都是围绕价格多么优惠,配套设施有多好等进行介绍,引导对方购房。行程中真正的旅游项目非常少,甚至没有。
陷阱三:打着旅游的幌子卖保健品
一群打着为老年人健康保驾护航的旅行团以低价旅游为幌子,将老年人聚集起来,宣称会有参观养生基地、免费体检、讲座等项目。到了目的地后,工作人员先会特别热心,带着老人逛几个景点,套取对方的经济情况、身体状况、子女收入。然后开始安排欢迎晚会,会上播放一些主办方的宣传片,让大家唱歌跳舞做游戏,拉近彼此距离。之后,会邀请所谓的专家讲一些健康知识,推荐产品。最后,组织老年朋友体检,讲解体检报告,并故意夸大病情。
提醒:要注意的是,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不能起到治病的作用。同时,要保留好相关票据和凭证,如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一定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
陷阱四:年龄“附加费”陷阱
“年龄附加费”实际上是对年龄太大或者太小的游客额外收取的费用,比如年龄在28~60岁之间的游客消费能力较强,但这一年龄段之外的游客消费能力欠佳,因此,某些旅行社收取这笔费用保本。在收取额度上,300元、600元、1000元等是较为常见的收取额度。
提醒:旅行社针对老年群体加收费用,但并不会为老人提供特殊服务。老人消费能力偏低,少购物、不购物会让旅行社收入减少,旅行社会用“超龄收费”来弥补损失。“年龄附加费”是被明令禁止收取的。
老年人出游要注意这些:
1.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跟团游或者自助游。跟团旅游选择旅行社时,要提前确认旅行社资质许可,不要一味追求“低价”,“离奇”的低价可能存有陷阱;认真签订旅游合同,详细阅读合同条款,仔细了解旅游行程安排,付款同时要求旅行社出具正规票据,若商家拒签合同,其中可能藏有“猫腻”。缴纳出境游保证金应选择银行托管方式以保障资金安全。
2.出行前要签订旅游合同,如发现旅行社的合同有明显不合理处,一定要与旅行社协商解决,不可盲目签约。
3.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出门旅行绝不可说走就走,在出行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做足做细。对于旅行中有可能遇到的旅行纠纷或其他问题,提前做好预案,以免遇到事时措手不及。同时,最好去医院做个简单体检,开一些必需药品,随身携带,防患于未然。除此之外,出行前可以询问一下旅行社,持有老年证是否可以免收门票,免收部分如何返还等细节,将相关证明提供给旅行社,可以省去一笔费用。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06/02 -
“现在想起来,悔得肠子都青了!退休前我在企业上班,是很谨慎的人,也常常看到公安部门的反诈宣传,自认为绝对不会轻易相信网上的人!”
说起自己的被骗经过,重庆市渝中区退休老人王婆婆抓住渝中区公安分局解放碑派出所办案民警伦永昌的手,激动地说:“讲课的大师在网上很有名,我查过的,每天都直播上课,免费传授炒股知识,直播间有3万人观看呢。他们讲的那些炒股项目,在网上都能查到,确实有!”
64岁的王婆婆早年丧偶,自己平时一个人住,退休后每个月仅有3000多元退休金,省吃俭用才积攒下点钱。女儿女婿有两个孩子要养,最近刚买房,欠着好几十万元的房贷。做母亲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女儿分担经济压力。
今年3月6日,王婆婆上网时刷到一个讲授炒股知识的视频,于是主动添加了视频上留的“炒股大师”叶某的社交账号。叶某让王婆婆联系他的“私人助理”,“助理”立马将王婆婆拉进了一个“炒股学习交流群”,群里只有21人,其中有好多“同学”都用相同的网名。
“学习群”里,叶某开始给大家传授一夜暴富的“天机”:
首先,“助理”推送了一个名为“股市泰山会”的直播链接,王婆婆虽将信将疑,却没忍住点了进去。直播中,“大师”先是灌输大量的专业炒股知识,紧接着有不少“粉丝”在直播间评论刷屏,纷纷感谢因为大师的“倾囊相授”,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这让本有些迟疑的王婆婆彻底打消了顾虑。
学习了大量炒股课程后,王婆婆在“大师”及其助理的“悉心指导”下,下载了名为“鸿芯数字”的理财app,并果断向叶某提供的账号单笔转账两万元用于购买某电子币。很快,王婆婆在app上高价卖出了某电子币。
尝到“甜头”后,王婆婆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再加上女儿的部分积蓄,凑了20万余元,熟练地转账、购买某电子币,并迅速卖出。短短5天,王婆婆在app上的账户余额显示已高达300万余元,她准备开始网上提现,可万万没想到,app却显示只能提现256元。王婆婆一开始以为系统出了错,多次尝试后,发现仍无法提现。
3天后,心急如焚的王婆婆开始在“学习群”里询问其他“同学”,结果群内无一人回应。王婆婆赶忙添加了群里两名“同学”的微信号,对方却一直没有回应。这时,她才如梦初醒,立即报警。原来,那些人都是“托儿”!
解放碑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通过侦查相关涉案账户,迅速锁定户主蒋某为另一主要犯罪嫌疑人。
经调查发现,蒋某将上述账号提供给诈骗团伙使用。作为叶某犯罪团伙作案使用的多个账号之一,该账号涉案金额约19万元,涉及多名受害人。经核实,其中有两万元为王婆婆转入。
伦永昌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目前蒋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已依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王婆婆被骗转入蒋某企业账户中的两万元,已被追回并第一时间返还,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谨记“投资有风险”,切勿轻信所谓的“稳赚不赔”等宣传,子女们也要经常向老年人宣传防范诈骗知识。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06/02 -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06/01
-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06/01
-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