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部由16名平均年龄62岁、最大年龄超70岁的上海退休阿姨们自掏腰包翻拍的《甄嬛传》,成为网络热点,视频播放量过百万。
在这群退休阿姨走红的背后,是近年来红火起来的微电影拍摄体验项目。2019年,有12万人在横店体验了微电影,最多一天有60个体验式微电影剧组同时开机拍摄。至于微电影剧本,根据年龄不同会有差异,比如青少年比较喜欢《少年黄飞鸿》《少年康熙》和《小兵张嘎》等,青年人比较多地选择《伪装者》《金玉良缘》和《宫锁心玉》等,《甄嬛传》《万寿无疆》等是中老年的最爱。
看过退休阿姨翻拍的《甄嬛传》,相信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当年一部《甄嬛传》大火,很多粉丝至今还不时重刷,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能亲身扮演剧中角色,也算是好好过了一把戏瘾。跟这些退休阿姨们一样,很多人只看到翻拍够娱乐、够好玩,却看不到这种行为对百灵棋牌的版权的侵犯。犯了同样错误的,还有那些长期没有百灵棋牌的版权或者授权,却拿着别人剧本做微电影拍摄体验项目生意的横店公司。
在很多人看来,盗版电影或者电视剧才是侵权,随便翻拍一下并不违法,他们所不知晓的是,在《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了17种衍生权利,其中还包括“改编权”“修改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而不仅仅是“复制权”。从报道的情况看,无论是翻拍微电影的公司还是这些退休阿姨们,都没有获得《甄嬛传》的著作权人授权,那么他们对剧本的改变、修改、表演、摄制、网络传播等,均已涉嫌构成对著作权人的权利侵犯,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当然,法律也考虑到了合理使用的问题。根据《著作权法》,在“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改编、汇编、播放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等情形下,“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从立法精神看,著作权的“免责”优待,被严格限定在“自用”“免费”上,可问题是,众所周知,微电影拍摄体验本就是一门营利的生意,拍摄一部微电影《甄嬛传》,组织者们要收取体验者一定的费用,阿姨们的视频更有网上流量“加持”,突破了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以及教学或科研等之用的范围,所以并不在法定“免责”之列。目前,《甄嬛传》剧方已要求视频下架,暂不追究组织者责任。但这不表示组织者和阿姨们没有过错。至于有关平台,依著作权人请求下架相关视频,也是应有之义。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必要扔掉所谓的“常识”。现实中,存在侵权之嫌的恐怕还不止这一例事件。据有关介绍,“给普通人拍电影在横店已经有10多年时间了,2016年横店专门成立了微电影公司从事该项业务”,生意红火至今。从有关公司、平台到公众,有必要学好《著作权法》,看清大众娱乐与侵权的界限,也让新生产业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上。
专栏 风险提示 光明网 | 2022/11/01 -
你接到过自称“京东金融”客服,要帮你取消京东白条、金条的电话吗?小心有诈。近期,北京、重庆、贵州、厦门、昆明、南昌等全国多地警方发布风险提示,提醒社会公众警惕冒充“京东金融”“京东客服”的诈骗。
如果你笃信骗子的普通话一定不标准,或者自己具有金融或it方面的基本常识,不会轻易上当,那就太掉以轻心了。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反诈力度的增强,诈骗团伙的手段也在更新。多名接到此类诈骗电话的市民反映,骗子的普通话很标准,不带口音,很有迷惑性;此外,诈骗受害者不乏高学历人士,有些人甚至就在银行或it企业工作。
案例 银行员工被骗22万余元
今年7月上旬,一位在某银行研发部工作的王先生就不幸被冒充京东金融的犯罪分子骗走了22万余元。王先生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本身就在银行工作。事后他懊悔不已,不明白自己怎么就稀里糊涂被骗。
根据王先生自述,当天下午2点多,他正在忙工作,突然接到一个区号为0531的座机打来的电话。一名男子自称京东金融的客服,说王先生在京东金融的利率超过国家法定利率,需要进行操作,不然会影响个人征信。王先生平时非常在意自己的征信记录,一听这话,就紧张起来,没想太多就在对方的诱导下一步步掉进了陷阱。
对方让他先关注银保监会公众号并留言,说要申请关闭京东金融服务。又让他在腾讯会议开通了一个会议,对方加入会议,说要关闭京东金融,需要按照指示操作。先是让王先生在微粒贷借款并转账,还特意强调,借款是虚拟的,转账之后会将钱转回去进行平账。王先生按照对方提示在微粒贷贷款155000元,并通过手机银行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154920元。
操作成功之后,对方又说关闭京东金融的进程停止了,因为他的安逸花也有问题,需要再去安逸花销掉额度。不知什么原因,这次借款没有到账。但王先生银行卡里还有自有资金,又用手机银行向对方账户转账6万余元。
整个过程中,骗子一再强调,转过去的钱会延时平账,如果不放心,两个小时后可以拨打银保监会的官方电话。
结束会议后,王先生越想越不对劲,上网一查才发现自己被骗,赶紧拨打110报警。事后回想,王先生才发现整个过程其实有很多疑点,最明显的就是,对方提供的收款账户都是个人账户。可当时在骗子一步步的催促诱导下,他竟然一点儿没察觉。
特点 嫩江市七成受害人学历本科以上
记者发现,像王先生这样高学历的受害人并不少。公开信息显示,9月份以来福建泉州发生近20起冒充金融客服诈骗案件,七成受害者为本科以上学历。在一些受害者群里,博士、老师、律师等社会高知也不少见。
10月中旬,黑龙江嫩江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也披露,近期该市发生多起冒充“京东金条”、“京东白条”客服诈骗案件,部分受害人损失巨大,七成受害人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90后硕士被骗50余万,95后本科生被骗43万。
这些高学历人群为什么也会轻易上钩呢?不少接到过冒充“京东金融客服”诈骗电话的市民反映,最先迷惑人的就是骗子的普通话现在都说得很标准,不像以前口音很重。
上文案例中在银行工作的王先生表示,打来诈骗电话的男子操标准普通话,听不出口音。
北京朝阳读者韩女士也向记者反映,最近她接到一名女性“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普通话特别标准,在报出韩女士姓名后,已有警觉的韩女士质问她“你是谁,有话直说”。可能因为业务“不熟练”又或者韩女士的反应并不在“诈骗剧本”中,对方竟支支吾吾地有些含糊,最后只要求加韩女士微信。韩女士立马拒绝并挂断电话。由于对方的普通话太标准,态度又很礼貌,韩女士竟然怀疑起自己“万一是真的京东客服呢?我这样是不是太不礼貌了?”为打消自己的疑虑,她后来还联系了京东金融的官方客服,被告知这个电话的确是可疑来电。
手法 搭建远程电话平台为团伙当帮凶
根据公开信息,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市民收到了冒充京东客服的诈骗电话。到底是谁在行骗呢?根据警方披露的信息,这些诈骗团伙大多将诈骗地点放在缅甸等境外地区,但是他们在国内也有“帮凶”。
上月底,广西玉州居民龙先生也遭遇了类似的冒充京东金融客服的诈骗,被诈骗9876.11元人民币。当时他向警方报案,接到报案后,玉林市公安局玉州分局反诈中心立即展开研判分析。
经调查,涉案电话号码安装地点是玉林北流市民乐镇,开户人是吉林籍的唐某。当晚,反诈中心民警前往北流市民乐镇进行摸排,确认该镇存在一个为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实施诈骗提供帮助的窝点。
9月27日10点多,反诈中心民警在北流市民乐镇将嫌疑人唐某抓获,在某民宅房间缴获一台鼎信语音网关、8台固定电话机、5个路由器等作案工具。随后,民警在北流市民乐镇某商务宾馆将另外一名湖南籍的嫌疑人白某抓获,另外两名在逃嫌疑人凌某、张某于9月29日到反诈中心投案自首。
经查得知,该团伙是利用鼎信语音网关、固定电话线等设备搭建远程拨打电话的平台,为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提供帮助。
目前涉案人员已被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深挖中。
警示 假冒“京东金融客服”骗局三步套路
近日,北京反诈中心发布风险提醒,近期,诈骗分子电话冒充京东客服,以注销校园贷、升级京东金融服务、调低京东借款利息、增加京东白条额度、取消会员业务等为由实施诈骗。北京反诈中心提醒市民提高警惕,谨防此类诈骗。
北京反诈中心揭开了犯罪分子的三步诈骗套路:首先,冒充“京东客服”的不法分子利用“ 、00”开头的境外号码、“区号 座机号码”等固定电话或手机冒充京东客服,声称受害者京东白条或金条账户有问题、此前为学生账户需修改信息或注销校园贷、贷款额度需调整、网购订单需退货退款等,如不及时处理将影响其征信,给受害者制造心理恐慌,致使受害者一步步落入预设好的陷阱。
随后,要求受害人下载钉钉、软视通云会议、飞书会议等app进行视频对话,并开启屏幕共享。通过屏幕共享获取受害人京东登录验证码后,远程网页登录受害人京东账号,在客服对话界面发布伪造的京东金融工作证、银监会等部门加强校园贷管理的通告等内容,增强信任。
最后,要求受害人将自有资金和通过借贷app借出资金转到本人银行卡后,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开展“资金核查”,从而骗取受害人钱款。
提醒 遇可疑电话应直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21日,京东金融就向社会发布反诈提示表示,近期,他们与公安机关共同接到投诉举报,发现有电信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利用从其他渠道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冒充京东客服实施诈骗。京东金融特提醒广大网友:凡是要求共享屏幕填写个人信息的,都是诈骗;凡是要求注销京东金条、京东白条或者调整利率的,都是诈骗;凡是要求注销校园贷款的,都是诈骗;凡是声称可以修复征信的,都是诈骗;凡是要求借款后向对方转账的,都是诈骗。
北京反诈中心也提醒广大市民,为防范此类诈骗,要做到以下六点。
一是核实身份百灵棋牌官网认证。如接到自称京东、支付宝、微粒贷工作人员的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转款;如有疑问,请直接拨打京东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二是拒不透露个人信息。身份信息、银行账户、验证码、各类密码要小心保管,绝不透露。
三是不加好友不开视频。如对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至各类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共享屏幕等操作,一定要果断拒绝。
四是绝不转账、借贷。如对方要求操作转账或者进行借贷,统统不要理会!一定是诈骗!
五是谈及征信切勿慌张。如对个人征信存疑,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
六是全国反诈咨询热线要牢记。如有疑问,请及时拨打全国反诈咨询热线:96110。
专栏 风险提示 北京青年报 | 2022/10/31 -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10/13
-
近日,浙江金华一名群众李女士接到自称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要求对银行卡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李女士想起村警平时说的电信诈骗的案例,立即跑到金华市公安金东分局傅村派出所,找到村警周富城。
经了解,李女士是一名老师。10月9日下午,她接到一个自称京东客服的电话,称李女士京东金融内的金条利率不符合要求,需要注销,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
李女士担心自己的征信受影响,便询问对方怎么注销。对方先让李女士下载一款名为“佳讯通云会议”的app,后对方通过此软件向李女士开通屏幕共享,并向其发送网站链接,让李女士在网站上进行注销。
表面上说是为帮助李女士完成注销,实则是为了监控李女士手机屏幕中的内容。接着,听到对方专业的服务术语和熟练的操作流程,李女士信以为真,便根据客服的指示步步操作,直到对方要求注销金条业务前需要完成一次大额交易为由,让李女士打开自己的手机银行app,将169000元存款转向“客服人员”指定银行账户。
村警周富城立即制止了李女士的操作,告知其这是诈骗,通过村警不断的反诈宣传,李女士恍然大悟。“这种诈骗套路我第一次碰到,差点就相信了。”李女士感激地说。
据了解,近期有部分群众接到冒充京东金条或白条的诈骗电话,诈骗分子冒充金东客服准确报出个人信息以骗取信任,表示不把曾开通过的京东金条、金东白条等业务注销就会影响征信。引导加入各类在线视频会议,告知开启实时屏幕共享对话功能,方便操作,再将大额钱款转至指定账户,或引导受害者从银行或其他网贷平台进行贷款,承诺资金审核后,会将钱款返回,待钱款转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后,客服就会将人拉黑。
警方提醒:接到相关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开启屏幕共享,不要透露个人信息,不要加好友,不要开视频,一定不要转账、借贷。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10/13 -
根据警方提供的信息,近期全市接报的电信网络新型诈骗警情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冒充客服、兼职刷信誉、贷款骗局。与去年同期相比,前三位的诈骗类型没有变化,兼职刷信誉从去年的第三位升至今年的第二位。
据统计,近期多发的诈骗警情中,冒充客服类的骗术以“注销校园贷”“电商平台客服商品质量问题赔偿”“变更贷款信息”为主。而在贷款类骗术中,骗子往往以受害者“输错银行卡卡号”为由要求受害者缴交“保证金”或“解冻金”。
此外,订票骗局也多发。骗子在微信、微博、qq空间、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布虚假的代购、低价出售旅游景点门票等信息。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以“先转账后下单”“保证金”“流水”等理由骗取受害人先行转账,或是登录钓鱼网站骗取对方银行卡信息,随后还会通过“售后客服”进行所谓的“申请退款”操作,达到骗取更多钱财的目的。
国庆假期曾驾车出行的市民,近期要特别提防以“高速车辆违章”的附带链接诈骗短信。骗子可能会群发“高速车辆违章”的附带链接诈骗短信,如果点击诈骗短信中的链接,可能会跳转到“钓鱼网站”。骗子会诱导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获取受害人银行卡及银行卡密码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警方提醒: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有任何疑问及时联系官方客服或拨打96110咨询核实。
专栏 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