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发布时间 :2022/05/19 | 来源 :信用唐山 | 专栏 : 省内动态
一方面,服务县域经济整体发展。一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以法治手段做好风险防控化解工作,增强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敏感性和主动性,通过报送问题信息、调研报告、发送司法建议等方式,积极构筑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同时,要注重将该项机制与乐亭县委县政府以及乐亭县人民法院相关政策举措相结合,以更完善的风险防控网络为辖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二是健全联动协调机制。建立涉营商环境建设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沟通协作机制,对执行遇到的涉及营商环境建设的法律问题,及时向当地县委、政法委报告,推动形成依靠党委、各方联动、全社会齐抓营商环境的工作格局。三是深化阳光司法机制。围绕“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司法公开原则,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扩大司法民主,保障营商主体对执行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司法宣传,以案释法,积极营造尊商、重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提高社会诚信建设。乐亭执行大队在市中院正确领导下,率先建立官方认证快手号,实时更新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截至目前,已发布200余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已累计删除30余条主动偿还债务的被执行人,通过创新执行方式极大压缩了失信人员的自由空间;同时,加强院局协作,充分运用乐亭法院公众号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积极协调乐亭县融媒体中心在“乐亭发布”微信公众号转发曝光“老赖”信息,包括乐亭通、家在乐亭、掌上乐亭、58同镇、神州网乐亭公众平台等多家自媒体、公众平台,几乎覆盖了全县范围内所有网络信息,让失信被执行人无处可藏。2019年至今,已通过全国法院网纳入失信被执行人4856人,多媒体曝光失信被执行人467人;2021年至今,共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538人(自然人423人、公司115个),最大限度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紧迫感,达到被执行人不“赖”,无处“赖”的社会效果。
乐亭执行大队始终坚持高站位,驻地乐亭法院办公,长期以来在正常做好执行工作的同时,不忘服务县域经济整体发展,受到了乐亭县委县政府及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盘活僵尸企业方面,通过司法拍卖,执转破等多种方式,处理或盘活了12家僵尸企业,执行到位约2.3亿元,为乐亭县及乐亭经济开发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几年来为乐亭县委县政府代扣税款900余万元,有力兑现了当事人胜诉权益,优化了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