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兰州一男子遭遇电信诈骗损失3万余元后,又被一个自称能追回被诈骗钱款的“程序员”骗取了7万元。9月25日,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预警,提醒市民面对虚拟网络需谨慎对待。
案例1:虚假服务诈骗
9月16日,兰州市s先生报案称自己又被骗了。警方了解得知,s先生今年8月底曾遭遇一次电信诈骗,被骗3万余元。s先生一直想追回损失的钱,便在某平台发布了寻求追款帮助的信息。不久,s先生便收到一条私信,对方称自己也被骗过,后来一个“程序员”帮他找回了被骗资金。s先生便添加了对方提供的“程序员”微信,向“程序员”发送被骗网址链接、转账卡号、个人信息后,“程序员”发给s先生一张截图,显示s先生名下资金可以追回28000元。s先生便给其转账2000元作为报酬,结果对方称s先生转账未备注,需重新转账。多次操作后,对方说由于自己的卡被s先生频繁转账,已被冻结资金,s先生必须先帮其垫付开卡费。就这样,s先生陆续转账7万元后才意识到自己再次被骗了。
省反诈中心提示:经历过电信诈骗后,应及时将被骗资料提交警方,吸取教训防止再次被骗。请广大网友牢记,要求线上转账,并且以各种理由要求再次转账的都是骗子。如遇电信诈骗,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
案例2:投资理财诈骗
近日,白银市t先生接到自称是某证券公司客服的电话。由于t先生一直在该证券公司炒股,便听信对方并被拉入一个炒股群里,群里有“老师”每天推荐股票。t先生按“老师”推荐购买股票,小金额买入后获得不菲收益。一段时间后,该“老师”向t先生推荐了一个炒股app。t先生在此平台陆续充值70余万元,抛出所有股票后平台显示新股提现需等待10天。t先生在等待提现的日子里接到了白银市反诈中心的电话,才知道被骗了。
省反诈中心提示:不法分子打着荐股的幌子行诈骗之事,一旦“猎物”上钩便推荐自己设计的虚假炒股平台,骗取钱财。请广大网友牢记,投资理财一定要去正规银行及证券公司。
案例3:冒充公检法诈骗
近日,白银市q女士接到自称某市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对方称q女士涉嫌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件,现“嫌疑人”已被抓获,“嫌疑人”供出q女士是其同伙,负责帮其团伙洗钱。q女士必须立即配合调查,否则本人及家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更会对孩子上学产生影响。q女士信以为真,立即下载了对方推荐的一款视频会议app。q女士登录该软件并接通视频后,两名身穿警服的人对她进行了询问,称该案件涉及政府机密,禁止将此事告诉他人,同时让q女士连夜将其本人和家人的全部资金汇集后转至指定账户证明清白。q女士转账后,对方又让q女士贷款,验证q女士征信是否正常,并要求其将钱继续汇集至他们提供的账户。q女士在找亲友借钱期间,亲友提醒她可能遭到电信诈骗,遂报警。q女士先后损失约110万元。
省反诈中心提示:请广大网友牢记,公检法系统绝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一旦接到此类电话,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咨询。
专栏 信用文化 信用中国 | 2021/10/14 -
信用知识|新疆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 三社联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专栏 信用文化 信用中国 | 2021/10/14 -
专栏 信用文化 信用中国 | 2021/10/14
-
专栏 信用文化 信用中国 | 2021/09/29
-
专栏 信用文化 信用中国 | 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