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 信用文化 信用中国 | 2024/10/08
-
为加速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广州市政府近期发布《广州市深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方案》,旨在优化广州“信易贷”平台功能,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捷高效。
根据新方案,广州市将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确立“信易贷”平台为向金融机构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务的“唯一窗口”,确保各部门依法合规通过平台共享信用信息。同时,加快推进存量工业园区“抄表到户”改造,实现企业用电数据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名称的精准匹配,为信用信息服务提供全面数据支撑。
方案还强调优化信用信息查询服务,通过系统接口调用、数据核验、联合建模等多种方式,拓宽金融机构使用信用信息的深度与广度。此外,推动“信易贷”平台与金融机构深化合作,加速信用信息在定制化信用报告、信用评分、贷前筛查等领域的应用。
聚焦“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目标,广州将充分发挥链主企业、集中交易场所、特色产业集群的信用信息优势,深化“信易贷”平台与行业、金融机构合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信用服务。
为全面提升“信易贷”平台综合服务,方案提出完善惠企政策直达机制,便利企业及时获取优惠信息;建立金融纠纷高效处置机制,实现贷款“线上公证”“线上仲裁”,快速解决金融纠纷;引导培育信用服务市场,依法合规向信用服务机构开放公共信用信息,创新线上保单融资业务。
综上,方案着重优化信用信息归集与应用,整合系统接口确保数据共享质量,推动信用信息深度应用和联合建模,丰富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强惠企政策直达与金融纠纷高效处置,积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全方位赋能中小微企业。
专栏 信用文化 中宏网 | 2024/09/29 -
企业诚信经营情况总体保持平稳状态 我国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信用数据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高低,全量企业的信用水平可以反映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
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编制了中国企业信用指数,旨在以指数的形式对企业信用建设发展水平给予精准画像,判断经营主体信用状况,分析企业生命力、抗风险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经济发展态势,为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提供数据支撑。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7月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56.65,企业信用水平基本稳定,信用监管效能提升,监管性分指标继续呈现积极变化,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数量持续增多,12315投诉举报量减少,企业诚信经营情况总体保持平稳状态。
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向好态势
为何说我国企业信用水平基本稳定?这是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此次公布的7月份数据,和之前公布的数据作对比得出的结论。
2023年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49.71点,处于近十年来的次高水平。表明在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国内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局面下,中国企业信用水平仍保持整体平稳态势。2024年1月至6月中国企业信用指数分别为159.23、158.75、159.01、158.70、159.13、158.85,指数整体高于2023年度水平,在159点上下波动、处在合理区间,2024年一季度指数为159.00、二季度指数为158.90,2024年上半年指数为158.95,表明全国企业信用水平“总体平稳、波动调整”。
据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7月份企业信用指数的可靠性分指标、经营性分指标、财务性分指标、合规性分指标、关联性分指标总体平稳,为此也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进一步积蓄,创新发展意识增强。在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的情况下,企业在知识产权、认证事项等关乎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延续回升趋势,企业聚焦主业,提高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意识增强。
而企业信用水平基本稳定,也显示出信用监管的效能提升。7月份企业信用指数的合规性分指标降幅收窄,监管性分指标继续呈现积极变化,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数量持续增多,12315投诉举报量减少,但信用风险低企业占比有所回落,新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数量增多,政府监管力度加大,监管活跃度上升,企业诚信经营情况总体保持平稳状态。
此外,行业信用水平保持均衡向好态势。2024年7月,各行业信用指数排名波动变化幅度环比6月有所减小,整体结构更加稳定,表明行业间信用水平差距明显缩小,行业间发展更平衡、更协调。多个行业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信用指数排名连续升高。制造业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排名已连续6个月保持上升趋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排名连续2个月大幅提升;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指数排名稳居第二。
企业信用指数的提高反映了我国企业信用状况的不断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波动中的韧性和潜力,经济运行呈现向好态势。
不断丰富信用监管工具箱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围绕建立信用记录、实施信息公示、推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开展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等工作,加快经营主体信用建设。
今年8月初,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深化信用提升 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6年底,我国市场监管系统信用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信用监管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经营主体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持续提升,“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信用环境基本形成。
《行动方案》明确13项重点任务,包括健全信用修复,规范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制度,加强信用修复的告知和指导,提供便捷的信用修复服务;规范失信惩戒,健全完善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制度和联合惩戒机制;拓展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深入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常态化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推动实施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等。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线以来,日均访问量已突破1.31亿人次,日均查询量超过1600万人次。据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开始关注自身的信用状况。市场监管总局一方面持续深入开展深化信用提升三年行动,实施信用培育,推广信用承诺,通过打基础、强主体、优服务、增信用,持续推动经营主体信用水平提升。另一方面逐步完善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信用修复结果信息共享、互认,着力解决“多头修复”“重复修复”问题。
同时,市场监管总局不断丰富信用监管工具箱,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深入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现分类结果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常态化运用,双随机抽查问题发现率平均提高51.9%。以多种方式向各部门共享企业信用信息,截至今年7月底,直接提供数据113.31亿条,提供接口调用服务20.32亿次,服务协同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还探索向平台企业开放共享信用监管数据,支持浙江、北京市海淀区试点向互联网平台企业开放共享信用监管数据,在深圳、杭州等地开展向微信、支付宝核验个体工商户信息的试点工作,为强化与平台企业信用共治提供更多有益探索。推动共建“信用京津冀”“信用长三角”,谋划“共建信用粤港澳大湾区”,赋能区域协同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推进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建设
信用监管标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技术支撑,具有统一监管规则、强化业务协同的重要作用。为此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建设。
今年3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要求》等6项信用监管国家标准立项;8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第二批信用监管重点国家标准研制通知,部署《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要求》等6项信用监管国家标准研制任务,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据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信用监管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信用信息多头采集、数据交换共享困难、信用评价规则不互认、信用结果表示不统一,影响了信用监管效能的充分发挥。
为解决信用监管领域标准供给不足的问题,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采取三项措施,推进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建设,构建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信用制度规则,发挥标准对提升信用监管水平的引领支撑作用。具体包括:
开展信用监管标准需求调研。从信用监管业务实际出发,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广泛征求信用监管部门、技术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的意见建议,了解基层单位对信用监管标准化工作需求,形成标准研制工作清单,明确标准研制路线图。
加强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标准体系研究。落实《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开展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标准体系课题研究,形成信用监管标准体系的总体架构,明确包括三大类标准:一是事前信用监管标准,包括信用监管信息的范围界定、信用承诺应用、信用报告应用等标准。二是事中信用监管标准,包括信用信息记录、信用档案、信用服务等标准。三是事后信用监管标准,包括信用惩戒对象认定、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标准。
加快信用监管国家标准研制。组织召开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标准体系重要标准研制推进会,创新标准研制工作方式,动员有关省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参与。先后开展两批次信用监管国家标准研制,其中新制定《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等9项标准,修订《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指南》等3项标准。目前,已形成《经营主体失信信息分类指南》等6项信用监管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余6项标准研制正在积极推进中。
专栏 信用文化 法制日报 | 2024/09/06 -
8月29日,江苏省沭阳县《绽放“诚信之花”助力网络文明建设走深走实》案例,成功入选2023年度网络诚信建设典型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把网络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引领和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沭阳县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动电商诚信体系建设,打造网络文明诚信高地,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网络文明实践新路径。
沭阳县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被誉为“中国花谷”。花木种植面积达60万亩,从业人员35万余人。淘宝、京东平台上60%的花木类卖家来自沭阳,花木直播销售额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花木年销售额突破300亿元。
然而,在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平台上花木电商素质良莠不齐,出现“以次充好”“虚假广告”以及证件不全等问题,给监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不诚信经营行为不仅影响了地方形象,还扰乱了网络经营秩序。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电商’是网络文明的重要内容,只有恪守诚信,方能行稳致远。”沭阳县委书记、沭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彭伟说。
从2021年起,沭阳县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治理体系,让文明电商、诚信经营成为“美丽经济”的鲜明底色。
“春雷”“猎鼠”“雷霆”“利剑”,四年接续开展四大专项整治行动,沭阳县全力构筑起“不敢卖假、不能卖假、不愿卖假”的花木电商诚信经营生态,不断擦亮“买好花 信沭阳”诚信品牌。
保持高压震慑,营造“不敢卖假”的氛围
“某某在电商平台以次充好售卖花木种苗,被沭阳县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在沭阳县官方信息发布平台,不时会看到这样的信息。对花木电商“货不对板”“以次充好”“无证经营”“虚假宣传”等违法经营行为,沭阳坚持“零容忍”,露头就打。
坚持以打促治、以案破题,近四年来沭阳累计查办花木种苗领域各类违法案件515起,罚没款1774.48万元,移送起诉43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83人。
发现一起,严打一起,还要警示震慑一片。“通过多环节公开曝光、案发地公开审判等形式,放大花木电商失信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形成更强有力的震慑。”沭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若鸣说。
失信联合惩戒也是震慑手段之一。沭阳县出台《“三苗”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实施办法(试行)》,对全县花木电商从业人员实施信用监管,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体系。
“凡被依法认定为失信的花木电商,将面临限制获取政府财政性资金、补贴以及限制评优评先、限制绿色通道办理等各类联动惩戒措施,倒逼花木电商重视自身信用状况。”沭阳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纪文龙说。
据统计,2021年以来,沭阳县累计公开曝光电商失信案例50余起,惩戒花木种苗领域失信案件113起。
电商失信除了自身原因,部分公职人员不作为、包庇纵容也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温床”。针对电商失信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腐败,沭阳县纪委监委靠前监督、深挖彻查,全面加强失职渎职问题追责问责,先后对24名村干部问责处罚。今年,县直相关部门已经有3名干部被沭阳县纪委监委依法留置。
打击一批违法违规人员、关闭一批违法经营网店、侦破一批违法交易案件、曝光一批不诚信经营者、查处一批不作为干部,沭阳县以雷霆手段、高压态势形成强大震慑效应,网络诚信经营氛围愈加浓厚。
建章立制定规,完善“不能卖假”的机制
《沭阳县防范治理电商销售假劣花木种苗实施意见》《沭阳县网络电商诚信经营村规民约》《沭阳县防范治理销售假劣花木种苗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暂行)》……
无规矩不成方圆。电商诚信经营,既要引导监督,更要依靠制度。针对花木电商销售的各个环节,沭阳县出台一系列制度性规范文件,从源头上把监管的“篱笆”扎紧扎牢。
花木电商失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证经营。不法电商在各大平台拥有不同“马甲”,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
从“末端执法”转向“前端监管”,沭阳县前置“关卡”,线下随机抽查检查,多个职能部门与属地乡镇协作配合,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线上加大监测力度,常态化巡查5万家网店,对违法违规行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罚。
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沭阳县在花木产业带重点乡镇设置办证点,为花木种苗经营者提供免费培训、免费办证服务,近四年累计免费办理《营业执照》2.5万余份、《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1.5万余份,基本实现了花木电商全覆盖。
“诚信标签”是沭阳县的首创举措。走进沭阳县重点花木镇村,最醒目的标志就是放大版的“诚信标签”。
沭阳规定,每一件花木种苗快递都必须张贴“诚信标签”。该标签上标注县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电话及投诉平台二维码,随快件发放,方便消费者投诉举报,从源头对商户进行监督。
截至目前“诚信标签”已经随快递发放7.2亿张,沭阳县建立健全“投诉—受理—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机制,第一时间回应网民投诉,累计处置投诉问题线索349件,网民满意度达98%。
沭阳的创新举措还有很多:出台职能部门和属地的责任清单、失职追究办法,明确监管职责,消除“监管真空”;成立全县网络电商互助联合会,加强行业自律,构建团结互助、竞争有序的良好发展机制;严厉打击跨区揽件行为,严查扰乱快递市场秩序行为……
建章立制促规范,夯基垒石管长远。沭阳用一项项创新、一条条制度,从源头堵住了监管漏洞,织紧织密了花木电商监管网。
厚植诚信基因,培育“不愿卖假”的土壤
新河镇大营村种子一条街,花卉苗木种子线上线下销量占到全国三分之一。随着花木种苗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的深入,种子经营企业的自我要求越来越高。
从“要我诚信”到“我要诚信”,诚信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网络电商诚信经营村规民约内容具体且有操作性,针对性很强,时刻警醒提示花木电商经营主体诚信经营,同时所有花木电商主动承诺,自觉抵制卖假售假行为,真正让守法经营成为一种自觉和共识。”沭阳县颜集镇堰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彦春说。
让诚信之风吹进千家万户。沭阳县探索出台《网络电商诚信经营村规民约》,从遵守法律法规、合法持证经营、张贴“诚信标签”、禁止虚假宣传等10个方面规范电商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实现全县104个花木电商经营村(社区)全覆盖。
此外,沭阳还制定诚信电商评选标准,定期组织开展“花木诚信电商”“花木诚信企业”等诚信典型评选,并在平台推荐、优先采购、经营扶持等方面予以支持倾斜。截至目前,共计评选表彰“花木诚信电商”263户、“花木诚信企业”162户。
“好土壤”孕育出夺目的“新质”之花。近年来,沭阳县用好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华东花木大世界、沭阳国际花木城等载体,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共建沭阳花木产业研究院,推动花木产业升级发展、电商企业销售扩能。全国首次由县级单位承办的《盆景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正式发布,“新华·沭阳花木电商指数方案”通过国家评审,将沭阳花木产业话语权提升至全国层面,“中国花谷”品牌优势持续放大。
网络文明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准。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瑞表示,电商诚信体系建设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大课题,也事关沭阳花木产业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沭阳县将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厚植诚信基因,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沭阳新实践。
专栏 信用文化 消费日报网 | 2024/09/03 -
今年以来,甘肃省酒泉市深入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推动重点指标提升、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上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居全省第一。
酒泉市通过出台全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评价办法等,按季度对县市区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信用指标进行评价,对重点工作建立日监测、周调度、月通报、季评估工作机制,不断强化信用建设制度保障。
酒泉市开发上线行政管理信息报送系统和信用承诺信息报送系统,全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7类行政管理信息及各类信用承诺信息实现本地化报送、总对总向省信用平台共享。推广运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市信用平台增设信用评价查询功能,为行业领域实施企业分级分类管理提供规范的参考依据。
根据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方案,酒泉市26个行业管理领域出台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细则,其他行业领域统筹推进。将市信用平台对接的国家和省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a级纳税人等诚实守信相关荣誉信息、失信被执行人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推送至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动信用数据交换共享,为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可靠有力的信用参考。
专栏 信用文化 酒泉日报 |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