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 信用文化 信用中国 | 2022/04/22
-
这个月,海南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水青山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
上个月,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
早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水库、钱库、粮库”的科学论断,为闽东振兴指明方向。
一以贯之的理念,一如既往的情怀,一抓到底的担当。
从一座城市的绿色发展实践,到一个国家的绿色发展理念,弹指岁月,寸寸光阴染绿了美丽中国,总书记讲述的绿水青山里,蕴藏着一座座造福人民、泽被子孙的宝库。
涵水为库,滋润大好河山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一颗落在三角梅上的露珠,绽放鲜艳的玫红;武夷山九曲溪,万千水滴汇聚成“绿色飘带”,轻抚巍峨的群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也是生态系统得以维系的基础。
“一则广告词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的眼泪’,我们绝对不能让这种现象发生。”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
水安全离不开水供给,解决水供给问题,要从涵养水源入手,从修复破损的生态入手。河流、湖泊、森林、湿地,绿色的“天然水库”。
“中华水塔”三江源,对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具有重要意义。总书记深刻指出:“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就不宜发展产业经济,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
“中央水塔”秦岭,黄河、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总书记实地考察这一“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和修复情况,谋划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前进方向。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滋养万物、润泽四方。
积粮为库,端稳中国饭碗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四月的海南,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春风拂绿野,稻菽千重浪。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沿着田埂走进“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展示田,察看水稻长势。今年在海南考察,总书记第一站便来到了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生态好,物产丰。这里建成全国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得益于独特的光热条件,也得益于海南“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
放眼望去,从吉林延边的“海兰江畔稻花香”,到黑龙江建三江的“中国绿色米都”,再到陕西高西沟村梯田环绕的“陕北小江南”……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行程万里,情怀如一。
今年两会,总书记提到“树立大食物观”,指出“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绿水青山本身就是“中国饭碗”。
聚财为库,开拓致富门路
浙江安吉余村,村头有块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纪念石碑。正是在这里,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浙江舟山农家,总书记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表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在吉林查干湖,总书记同渔场职工们亲切交谈,强调“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
听到基层代表讲述大兴安岭的“森林交响曲”,总书记笑着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
良好自然生态蕴含巨大经济价值。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指引下,千千万万个村庄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走上了绿色发展的致富路。
汇碳为库,共建绿色家园
众木成林,郁郁葱葱,一座森林就是一个储碳库。
去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今年的义务植树活动中,总书记再次提到“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庄严承诺。
言必信,行必果。去年3月15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指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去年8月23日,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总书记殷切嘱托在“增强碳汇能力等方面大胆探索,切实筑牢京津生态屏障”。
中国的笃行,彰显大国担当,为推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现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绿水青山蕴含的无穷价值,将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而持续释放。
专栏 信用文化 人民日报 | 2022/04/20 -
专栏 信用文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22/04/15
-
文明诚信,人之本,城之基。近年来,宁津县以信用信息为基础,以信用便企政策为支撑,以新型信用监管方式为抓手,筑基础、补短板、抓应用、促提升,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争当营商环境建设的“领跑者”。
强化信用信息应用为信用良好企业保驾护航
自2013年起,宁津县就研发并应用“宁津县诚信建设综合管理系统”,打造了含45万余人、2万余家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用信息管理智能化、制度化。
近日,宁津县国亮眼镜店负责人陈国亮,来到宁津县审批服务局办理第三类医疗器械换证业务,由于企业信用积分等级高且签订了《经营条件未发生变化的承诺书》,窗口为其提供“信易批”审批服务,仅需3份材料换证业务当场办结。曾经至少需要提交9份材料,经现场核查后才可完成的“换证”业务,为何能实现当场办结?还要从陈国亮良好的企业信用积分说起。“我们将信用查询嵌入审批流程,让诚信市场主体享受优先办理、容缺受理、简化手续等快速便捷的审批服务。”宁津县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道。当前,宁津共有1000余家企业享受到了如同陈国亮一样的“信易批”便捷服务。在宁津,有133项“信用批”事项已开通,82种证明材料纳入守信主体“信易批”实施清单,整体办事环节、申报材料、审批时间分别压缩70%、50%、90%。未来,像陈国亮一样拥有良好企业信用积分等级的企业负责人,在宁津将会享受到越来越多的“诚信”红利。
推进信用惠民便企政策助企纾困取得实效
创新推进“信易贷”工作,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宁津县以“金融 互联网 政务数据 信用数据”为创新路径,通过“政银科企”四方合作,搭建“信易贷”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在“信易贷”平台,成功注册企业485家,推出并上线4款信贷产品,为a级诚信企业授信1790万。近日,召开“信易贷平台”培训交流暨推进工作会议,全县9家金融机构参会,争取年底前经平台授信或放款金额达10亿元。在全县37个金融网点开通了诚信绿色通道服务,信贷环境大幅提升。
成立“信易评”守信激励联盟,依托宁津县诚信建设综合管理系统,对联盟单位推荐的各级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德州好人之星、乡村好青年等诚信个人给予加分。在单位评先树优活动中,系统对单位及负责人实施信用核查后,在同等资格条件下,对a级诚信单位、个人将给予优先推荐参评诚信典型的权利。2021年,有两名宁津县“诚信经营示范店”获评门店负责人分别在德州好人之星、乡村好青年中获得诚信加分并给予优先参评的权利,“信易评”的推出引领了市场主体诚信经营、争先树优的良好风尚。
开展多维度信用修复服务,助力企业“信用重塑”。信用修复是失信主体在彻底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之后,为重塑自身的信用主动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确认符合条件后,撤销相关信用措施的过程。宁津县创新“两平台四模式”,打造信用修复新样板,依托“宁津县诚信建设综合管理系统”和“信用中国”平台,采用“信用修复 志愿服务”“信用修复 公益捐赠”“信用修复110”“信用修复三联动”模式,及时、高效的为275家企业办理信用修复。
建立全环节新型监管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宁津县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对守法诚信的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的企业“利剑高悬”。
创新事前信用监管,树起信用承诺坚实屏障。在申请企业开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申请项目审批或核准、备案,申请信用修复等事项中,以自愿形式对行政审批所提供的资料、日常行业监管、失信责任等内容作出公开书面承诺,自愿按照信用信息管理有关要求,将信用承诺信息纳入德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通过“信用德州”网站向社会公开。截至2022年4月,公开信用承诺书115714份,涵盖主动型信用承诺、行业自律型信用承诺、审批替代型信用承诺、信用修复型信用承诺等四大类。
深化信用事中监管,提升行政管理水平。运用“一系统、双随机”进行事中信用监管,制定《宁津县差异化监管流程再造实施方案》,将信用分级分类结果运用到在“双随机、一公开”中,确保监管力量“好钢用在刀刃上”,对轻微失信企业,每年至多进行一次随机检查;对严重失信企业,抽查比例不设上限,抽查结果在信用中国(德州)网站进行公示。
完善事后惩戒措施,加强事后监管震慑力。在德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上传行政处罚信息4933条。开展专项整治1568批次,曝光失信企业614家。在宁津县诚信建设综合管理系统录入失信信息6018条。各级各部门单位在行使职责过程中,均把查询信用信息作为必须一环,对信用等级低的企业采取限制招投标、对相关资质证件不予认证等措施,积极引导全社会使用和参考信用信息,共同抵制失信行为。截至目前,征询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累计达26343次,有21家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宁津县某企业负责人王先生参加了县综合执法局的公厕修建工程招投标,第一轮就失去了资格,不明原因的他很不服气。他随后找到宁津县社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原来是因为一次酒驾扣分,他的诚信等级也随之从b级降为c级。按照县里的规定,信用等级为c级以下的企业不得参与县域内政府采购及相关项目的招投标。
大力弘扬诚信文化打造多样化宣传阵地
近年来,宁津县努力打造多样化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媒体宣传的作用,注重宣传实效,赋能营商环境。先后在农民日报、大众日报、今日德州等纸媒发表文章7篇,依托学习强国、中国发展网等多家平台宣传“诚信宁津”突出事迹。将近两年评选出的市县两级诚信单位、诚信示范店、诚信个人等32个优秀事迹在诚信广场进行集中展示,更新宁津诚信展馆幕布14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呈现信用助力营商环境最新成果。在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介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信用题材电影短片的方式向全国绘声绘色讲述“诚信宁津”好故事,以“德州诚信之星”宁津县柏源鸡胗总店老板谢金虎为原型的信用微电影《用一生去爱》将搬上荧幕。运用电影艺术讲好诚信宁津故事,对用好、发挥好诚信资源优势,不断夯实诚信文化根基,创建省信用典型城市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宁津县通过“内宣外宣同发力、线上线下齐宣传”的方式,掀起了诚信文化宣传新热潮,为营商环境创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近日,宁津县报送的《推出企业信用积分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被德州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2021年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以信用为核心的创新举措受到广泛认可。据了解,除了推出“信易批”“信易贷”“信易评”等优惠政策,“信易租”“信易保”“信易税”等23项“信易 ”惠民便企政策将在宁津相继落地,实现将“信用”无形资产转化为“黄金资源”,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擦亮城市信用“金名片”。
专栏 信用文化 信用中国 | 2022/04/13 -
专栏 信用文化 信用中国 | 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