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1万亿元,是2017年末的1.7倍。
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是我国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稳民生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金融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金融举措,全力帮助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记者了解到,此前人民银行创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已累计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13.1万亿元,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0.3万亿元。
今年两项直达工具进行市场化接续转换,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投放。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2.3万亿元,同比增长23.9%,授信户数5291万户,同比增长33.9%。
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1年)》显示,未来一段时期,随着社会信用意识持续增强,小微主体信用档案建档率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与普惠群体信息不对称难题持续缓解。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将持续增强,产品创新更加活跃精准,首贷户和信用贷款占比将稳步提升。
专栏 头条新闻 中国信用 | 2022/10/10 -
专栏 头条新闻 中国信用 | 2022/10/09
-
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印发《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推动中央企业加强合规管理,切实防控风险,有力保障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办法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健全合规管理组织体系,《管理办法》在充分借鉴世界一流企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央企业应当结合实际设立首席合规官,不新增领导岗位和职数,由总法律顾问兼任,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领导合规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指导所属单位加强合规管理。
《管理办法》提出,中央企业应当将合规审查作为必经程序嵌入经营管理流程,重大决策事项的合规审查意见应当由首席合规官签字,对决策事项的合规性提出明确意见。业务及职能部门、合规管理部门依据职责权限完善审查标准、流程、重点等,定期对审查情况开展后评估。
根据《管理办法》,中央企业应当建立违规问题整改机制,通过健全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等,堵塞管理漏洞,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
在监督问责方面,《管理办法》明确,中央企业应当对在履职过程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应当发现而未发现违规问题,或者发现违规问题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给企业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人员开展责任追究。
专栏 头条新闻 中国信用 | 2022/09/20 -
国办:加快在市场监管、税收管理等领域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专栏 头条新闻 中国信用 | 2022/09/19 -
科技部等22个部门日前对外发布《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为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工作立规矩、订守则,进一步规范调查程序,统一处理尺度。
最新发布的《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共7章53条,由科技部会同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2019年版《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进行修订而成,该试行规则同时废止。
《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明确,科研失信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科学研究行为准则与规范的行为,包括八方面:
一是抄袭剽窃、侵占他人研究成果或项目申请书;二是编造研究过程、伪造研究成果,买卖实验研究数据,伪造、篡改实验研究数据、图表、结论、检测报告或用户使用报告等;三是买卖、代写、代投论文或项目申报验收材料等,虚构同行评议专家及评议意见;四是以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等弄虚作假的方式或采取请托、贿赂、利益交换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科研活动审批,获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科研经费、奖励、荣誉、职务职称等;五是以弄虚作假方式获得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或伪造、篡改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文件等;六是无实质学术贡献署名等违反论文、奖励、专利等署名规范的行为;七是重复发表,引用与论文内容无关的文献,要求作者非必要地引用特定文献等违反学术出版规范的行为;八是其他科研失信行为。
《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规定,处理措施种类包括“科研诚信诫勉谈话”“终止或撤销利用科研失信行为获得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等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追回结余资金,追回已拨财政资金”“取消已获得的院士等高层次专家称号及相关资格”“不授予学位或撤销学位”“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等14项。如果有“伪造、篡改、隐匿、销毁证据”“阻挠他人提供证据,或干扰、妨碍调查核实”“打击、报复举报人、证人、调查人员”“存在利益输送或利益交换”“有组织地实施科研失信行为”“多次实施科研失信行为或同时存在多种科研失信行为”“证据确凿、事实清楚而拒不承认错误”这7项情形之一,从重处理。
《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强调,调查处理应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参与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人员应签署回避声明。调查处理应保护举报人、被举报人、证人等的合法权益,不得泄露相关信息,不得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或被举报单位等利益相关方。
科技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分别负责统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工作。科研失信行为的调查处理应自决定受理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特别重大复杂情况经批准后可延长调查期限,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
专栏 头条新闻 中国信用 | 202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