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2024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明确了12个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的21项重点工作计划。
通知明确,教育部将开展2024年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学校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将督促地方和学校全面深入实施“学校明亮工程”,按照相关标准对教室开展照明条件改造,配备可调节课桌椅,同时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长。
通知提出,要切实保护幼儿远视储备、预防过早消耗,加强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要开展儿童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支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和产品创新研发。要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对近视防治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依法依规处理违规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相关活动的社会组织。要加强网络游戏管理,扎实推进防沉迷,召开网络游戏防沉迷经验交流会,加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力度,加强家庭近视防控科普宣传。
专栏 头条新闻 中国信用 | 2024/05/14 -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共同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信用立法,尽快推动出台社会信用建设法,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水平。
据介绍,此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水利部、国家疾控局加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的申请,并研究讨论社会信用建设法(草案稿)和2024-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等文稿。
会议强调,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内涵和总体框架研究谋划,明确下一阶段建设的目标任务;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加快推动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健全信用修复制度,研究统一信用信息公示和修复渠道;提升信用监管效能,完善信用评价机制,规范失信惩戒措施,建立健全各行业信用监管制度;拓展守信激励应用,在行政审批事项中推行信用承诺制。
专栏 头条新闻 中国信用 | 2024/05/07 -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4年支付结算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支付结算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认为,2023年人民银行支付结算条线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行党委工作要求,始终坚持“支付为民”,监管法制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支付服务市场监管成效显著,风险防控与优化服务统筹兼顾,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不断完善,支付领域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指出,人民银行支付结算条线要紧密围绕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深刻认识、把握支付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公平与效率、国内和国际的关系,立足国情、民情推动支付体系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会议要求,做好2024年支付结算工作,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好巡视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要坚持“支付为民”,聚焦堵点难点,持续提升支付服务便利性。要认真落实《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全面加强支付监管,强化监管能力建设,牢牢守住备付金监管红线,构建健康有序的支付市场。要平衡风险防控与优化服务,稳妥推进涉诈涉赌“资金链”精准治理。支付基础设施要聚焦主责主业,保障央行履职,守住安全底线。要深化支付领域国际合作与开放,优化人民币跨境支付服务。
专栏 头条新闻 中国信用 | 2024/05/07 -
最高检日前召开“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闻发布会。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宫鸣在会上表示,检察机关将重点加强对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能源和信息通信等未来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宫鸣回应媒体关于如何充分履职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问题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生产能力,特点就是创新,必须依法严格保护。下一步,检察机关将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在服务未来产业健康发展上下功夫。未来产业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形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代表。检察机关将重点加强对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能源和信息通信等未来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既要“依法严办”让侵权者不敢再犯,也要“依法快办”避免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持续受损。加大对涉未来产业科研人员司法保护力度,审慎办理涉科研经费、高科技人才类案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二是在加强科技创新综合保护上下功夫。依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和关键核心技术犯罪,兼顾保护企业创新和劳动者就业合法权利,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加强对涉企刑民交叉案件的监督办理,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侵权犯罪,防止和纠正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加强反垄断领域和反不正当竞争检察工作,积极稳妥办理涉企反垄断检察公益诉讼案件,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大对涉专利、技术秘密、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技术类案件的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力度,促进司法裁判标准统一。
三是在统筹指导提升办案质效上下功夫。随着科技创新飞速发展,很多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探索已进入“无人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带来知识产权权利属性、归属和侵权认定难,在案件非法经营数额计算、作品实质性相似、商业秘密同一性认定等方面也带来困难,对司法办案提出新挑战。最高检高度重视高技术类案件的办案规则提炼,过去三年共发布了2批9件指导性案例、6批50件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商业秘密、计算机软件等高技术领域案件20件。今后还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及时总结提炼办案规则,为办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对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守护创新成果发挥规则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
宫鸣表示,检察机关将坚持高质效办案价值追求,深入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对企业原始创新的保护力度,依法惩治侵犯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犯罪,加强涉企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充足、更优质的法治保障。
专栏 头条新闻 中国信用 | 2024/05/07 -
专栏 头条新闻 中国信用 | 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