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 国内动态 信用中国 | 2022/01/06
-
日前,公众号“湖北发布”发文称,自2月1日起《武汉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监管办法》实施,与原办法相比新办法增加了18项信用信息记分标准。同时,武汉将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用监管力度。
针对购房者与开发企业容易引发的交易纠纷,新办法将纳入监管。例如:经相关职能部门认定,存在拆分房价款或其他价格违法行为,买受人实际支付的房价款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房价款不一致的;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自行或委托第三方,以认筹、预定、定制、团购、吸纳会员等方式向意向购房人收取或变相收取费用的;意向购房人未选定房源,自意向购房人申请退款之日起超过5个工作日未退还认筹金等预订款性质费用的等,都将扣5分。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常有开发商利用教育资源吸引购房者,新办法对此也作出明确规定: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在商品房项目推广中宣传或使用尚在规划或建设中的学校名称、形象标志等与学校有关的内容,以及使用“名校”“学位房”“学府房”“指标房”等违反义务教育公平原则相关词语,误导购房人市场预期的,将扣5分。
新办法列举的信用信息扣分情形共65项,比旧办法多出18项。例如: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收取预定款、定金、房价款等,未就款项性质、金额、违约责任与买受人进行书面约定的;未按规定在销售现场公示商品房价目表、车位(库)规划配建情况、室内外交付标准以及用地规划范围内对居民生活、房屋使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的;商品房交付前,未按规定制定交付方案或未按要求公示交付方案、竣工验收文件、测绘成果证明等资料的等。
根据新办法,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实行“警示名单”制度。开发企业信用得分低于75分,或一年内同类违法违规行为出现3次及以上、有其他严重失信行为给社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纳入“警示名单”;信用得分不低于90分的开发企业,可享受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规定的相关政策支持。
对于纳入“警示名单”的开发企业,武汉市房管部门将约谈其负责人,暂缓受理企业新建房地产项目预售许可申请,并由武汉市信用平台向公众发出警示。
专栏 国内动态 信用中国 | 2022/01/06 -
为进一步完善德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深化“信用德州”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德州市政府于近日出台《德州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与人民生活期望相符合,与德州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形成信用监管服务市场经济、信用监管促进社会发展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信用保障和赋能社会有效治理,进一步提升信用建设制度化、信用信息集约化、信用应用协同化水平,不断增强信用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程度,全力打造“信用德州”升级版,努力跻身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第一方队。
在具体举措方面,德州将规范信用法治化建设。加快制定德州地方性信用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完善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管理制度,加强“信用德州”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司法公信建设,全面构建阳光司法。
推动平台智慧化升级。有序实施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分期建设项目,建设具有感知、分析、决策能力的信用智慧平台。全面推动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纵向与省、市、县级信用信息平台高效互联互通,横向与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城市协同共享。
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推广事前信用查询和承诺,建立“承诺-履约”监管闭环。加强事中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立评价结果与监管资源挂钩机制。完善事后信用联合奖惩,优化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联合奖惩机制,主动融入黄河经济带信用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
深化信用全领域应用。持续深化政务领域信用应用,创新社会治理领域信用应用,大力推进城市治理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创建“信用 基层治理 应用”新模式。拓展“信易 ”惠民便企应用,开展“信易贷”“信易行”“信易批”“信易医”等“信用 ”系列场景应用工程。
提升信用市场化水平。积极引育信用服务机构,加大政府资源对信用服务市场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监管,形成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信用服务机构监管体系。开展“信用 数字经济”“信用 共享经济”试点,加强对新经济新业态的信用监管与服务。
推进政务诚信率先垂范。深化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持续开展政务诚信评价和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围绕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行政、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各项约定义务,加大政务诚信监督和考核,加大对政府失信行为的惩处和曝光力度。提升公职人员诚信意识建设。
加强个人诚信品牌建设。完善自然人、重点人员信用基础库建设,实现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全覆盖,形成完整的个人信用档案。全面推进个人诚信品牌体系建设,基于全市统一个人信用档案研发个人信用二维码,探索多维度守信激励应用场景。
打造全国诚信文化高地。创新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点亮德州”“最美诚信德州人”等主题宣传,广泛开展“诚信之星”“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示范创建。巩固德州信用题材电影短片发展成效,举办全国性“诚信之光”微电影艺术节、举办全国“德·信”书法大赛等文化方面的建设活动。
加强信用信息全过程监管。完善信用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建立覆盖采集、归集、共享、披露、应用等各环节的全流程信用数据监管机制,规范信用信息异议处理标准、流程。开展信用信息安全监督,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及应急处理机制。
专栏 国内动态 信用中国 | 2022/01/06 -
专栏 国内动态 信用中国 | 2022/01/06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措施,规范权力运行,更大程度利企便民;决定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推动监管更加公平有效。
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将全部行政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有利于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市场信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会议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会议要求,一是各省、市、县在今年底前编制完成本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其中。各地编制清单的基本要素应相对统一,推动实现同一事项在不同地区同要素管理、同标准办理。凡上级设定、本地区实施的事项及其基本要素,各地在编制本级清单时不得超出上一级清单范围。二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严格依照清单实施行政许可,程序要公开透明,使企业形成明确预期。对清单内行政许可逐项制定实施规范,明确许可条件、申请材料、审批程序、收费标准等并向社会公布,执行中不得增加附加条件或限制。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设立和实施行政许可。对以各种名义变相设立的行政许可一律予以清理,并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三是依法依规加强监管。对列入清单事项逐项明确监管主体、重点环节、监管规则和标准等。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公众健康以及潜在风险大的领域实行重点监管。四是提升服务效能。在实施行政许可中,推行告知承诺、集成服务、一网通办等方式,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
会议指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要依法依规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相应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等科学精准的监管措施,使监管对诚信经营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一要科学构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及时归集企业登记注册、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一视同仁的要求,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信用风险进行分类。二要运用分类结果提高监管效能,防止乱作为、任性执法。对低风险企业合理降低依法监管抽查比例和频次,对高风险或有不良记录的企业依法有针对性加大随机抽查、现场检查等力度。加强相关部门协作,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实行重点监管、全链条监管。探索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科学有效监管,在严守安全底线前提下留出发展空间。三要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重点指标监测等,及早发现企业异常情况和风险,适时对企业进行提醒,前移监管关口,化解风险隐患。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专栏 国内动态 新华网 | 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