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这些“以爱为名”的骗局-百灵棋牌

当心这些“以爱为名”的骗局

发布时间 :2022/02/16 | 来源 :中国信用 | 专栏 : 风险提示

        今年春节,你被催婚了吗?近年来,大龄单身人群的婚恋问题持续受到关注。与此同时,天价彩礼、网恋骗局、“杀猪盘”等婚恋诈骗案件也常见报端。“寻爱”途径千万条,预防诈骗第一条。近日,相关媒体聚焦婚恋诈骗,以案说法,揭穿那些“以爱为名”的骗局。

隐瞒婚育史“索要”天价彩

        “相亲,其实是一种接触异性、拓宽交际圈的不错方式,但一些居心叵测之人却利用这种方式骗取天价彩礼。”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沈怿昕介绍:“他们甚至会团伙作案,介绍女青年假意与他人结婚,刻意隐瞒婚育史,骗取彩礼后,‘新娘’再故意制造家庭矛盾离开。”

        曾在江苏某地区生活多年的腾某某,了解到当地很多家境贫寒的大龄男青年急需结婚,于2013年2月~2018年3月,与李某某、小某、排某某等人合谋,介绍女青年假意与被害人结婚以骗取高额彩礼。经介绍,已经结婚生育的金某某、童某某以及离异的吴某某、王某某等,隐瞒婚史及生育史,先后与6名被害人结婚,骗取彩礼后,再故意制造家庭矛盾离开,共计骗取人民币76.3万元。2019年9月~2020年10月,检察机关先后以涉嫌诈骗罪对腾某某等7人提起公诉。最终,腾某某等7名被告人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十年六个月不等,各并处罚金。
        他们以婚姻为幌子,目的是骗彩礼。沈怿昕提醒:“在恋爱过程中,一定要多想、多看、多问。既要了解对方的品格、性情、外貌、经济情况、兴趣爱好等情况,也要查看身份证、户口簿、离婚证等证件,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以免上当受骗。”

“黄昏恋”变“黄昏骗”

        除了急于结婚的大龄青年男女,独居老人也成了犯罪分子的目标之一。“有些子女因忙于自己的事业和小家庭,怠于关心老人,这些独居老人会更加渴望能有个知冷知热的人与其共度余生。于是有些人就抓住了老年人的心理,假意与老人交往,骗取他们的信任,借口需要送礼、投资、帮助理财等名义进行诈骗敛财。”沈怿昕介绍说。
        77岁的张老伯鳏居多年,2016年9月,张老伯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征婚广告:汪某某,女,护士长退休,67岁,丧偶,女儿已成家,居衡山路小洋房……联系电话……张老伯与汪某某聊了一个月后两人见面并开始交往。随后,汪某某便以各种理由索要钱财,张老伯共付出了9万余元。在张老伯最后一次掏了6万元后,汪某某便失去了联系,久等无果的张老伯选择报警。汪某某与张老伯不再联系之后故技重施,骗取另一名被害人王老伯2000余元及金戒指一枚、手链一根、名牌丝巾一条。正当她在某餐厅向王老伯索要1万元红包时,被民警当场抓获。经查,汪某某并非其真名,老太太的真名叫徐某某,高中文化,无业,且有配偶。到案后,民警在徐某某家中查获了11部手机,徐某某供述称,其冒充不同身份与相亲对象见面,为了避免把信息搞混,还在手机后面贴纸条。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老年人的婚恋诈骗,目前有几种类型:一是利用短视频冒充“高富帅”或“白富美”进行婚恋诈骗;二是通过报纸广告等征婚,虚构身份进行交往,再以各种理由进行诈骗。”沈怿昕进一步表示,由于一些中老年人接受资讯的渠道相对有限,常见的诈骗“老套路”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所以才会没有防范之心。针对这类情况,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每年都会走进社区,向中老年居民进行法治宣传,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缩小“信息鸿沟”“数字鸿沟”。

“网恋”偶遇“海归”“富二代”

        开着豪车、出手大方、精英人士……当你的“完美另一半”因遭遇变故频频向你借钱,亦或者以买房需支付首付款、房屋装修、购买理财产品、创业等理由借钱时,要格外警惕。沈怿昕表示,犯罪嫌疑人往往会包装自己,营造出自身条件特别优越的假象,让被害人深信不疑,并且不知不觉掉入他们所设的陷阱里。沈怿昕介绍了一起静安区检察院办理的真实案例。
        博主王小姐通过微博认识了一个自称演员的东北小伙儿杨某。短暂接触后,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杨某拎着行李箱来到上海找王小姐,并声称为了她和两个剧组都解约了,赔了一大笔违约金。这样的“义无反顾”打动了王小姐。随后两人以男女朋友关系生活在一起,同居期间,两人所有的生活开销都由王小姐支付。
        同居后,杨某一改往日的温柔体贴,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甚至将王小姐与亲朋好友孤立起来,这让王小姐在精神上倍受折磨。后来,两人因为一件事情大吵一架,王小姐冲动地提出“可以结婚”以证爱情。她单纯地以为提出结婚即能证明对杨某的认可,对感情是认真的。杨某当即同意结婚,就在两人结婚后的第十天,丈夫杨某就以想要创业为由向王小姐索要10万元。此后,一名陌生女子晓兮(化名)找到王小姐,并声称杨某是她的男友。
        两个姑娘的相遇,终于揭开了杨某的“庐山真面目”。原来,杨某在与王小姐结婚的同时和多名女性保持着情侣关系。最为荒谬的是,在和王小姐结婚登记的当天,杨某请王小姐家人吃饭的钱,也是从晓兮那里骗来的。就这样,王小姐联系了陌生女子晓兮,并得知2018年4月~2019年6月期间,杨某以各种理由向晓兮借钱30余万元。一年多的时间,晓兮不仅花光了全部积蓄,还欠下了8万元网络贷款,甚至还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2021年5月,经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杨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九个月。
        营造“高精尖”人设是犯罪嫌疑人最常使用的伎俩,他们以此来博取好感,赢得信任,再实施诈骗犯罪。沈怿昕强调说:“千万不能被好看的外表迷惑,情感诈骗类案件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方不停地提到钱,不停地向你索要钱,这时就要引起警惕了。”不仅如此,犯罪嫌疑人还会以投资可以取得高额回报为名,将被害人拉入赌博或者投资骗局实施“杀猪盘”诈骗行为,最终把被害人钱款骗走。“关系再亲密,再信任,涉及财物问题都必须要提高警惕。”

警惕“特殊身份”的恋爱

        除了“高富帅”“白富美”,冒充高干子弟、军人等特殊人群,也是骗子们常用的伪装伎俩。沈怿昕给大家介绍了这样两个案例。
        因病就医的李某碰到了作为医生的王某。王医生在问诊时,曾向李某推荐过同领域的大专家吴某,没想到善意的建议,竟被拿来作为骗局的切入点。2020年7月,李某冒名专家吴某,从王某单位获取其百灵棋牌的联系方式后,一人分饰两角。一方面冒名专家吴某电话王某,谎称为其介绍对象高某,声称该高某系高干,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另一方面李某假扮高某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被害人王某。期间,李某谎称自己认识领导、家住高档小区等,骗取王某信任,建立恋爱关系。相处中,李某编造各种理由从王某及其姐姐处骗取钱款1.8万元。最终,李某因犯招摇撞骗罪被判刑。
        现年28岁的有妇之夫沈某,打着“某军队大校军官”的金字招牌,在网络上搭识女性玩起了“网恋”,竟连续骗倒6名妇女,使她们失身又失财。最终,沈某被法院以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上述案例中,犯罪嫌疑人冒充有特殊身份的人员,这类案件在核实身份上更具有便利性。那么,为什么被害人仍被骗呢?沈怿昕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被冒用的这些身份往往会给人带来天然的信任感。犯罪嫌疑人在谈吐上也会刻意模仿,伪装成一身正气的干部或军人。被害人在交往之初,潜意识里将对方定义为“好人”。
        第二,以所谓“保密”任务、“特殊规定”为由,阻止被害人核实身份。每当被害人提出要去单位看看,犯罪嫌疑人就会以特殊部门“正在执行特殊任务”等虚假理由推诿拒绝。
        第三,犯罪嫌疑人以“帮助解决困境”为诱饵,引导对方进一步建立信任。

“网恋”正确打开方式

        现在,大家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网恋”成了交友新方式。对于“网恋”,沈怿昕给大家三点提示:
        一是见面。在现实生活中见面,这是彼此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二是见光。见家长拖拖拉拉,或是刻意阻止你和他(她)的家人朋友单独沟通,十有八九就是隐瞒了一些事。
        三是留痕。关系再亲密,对他(她)再信任,涉及财物问题都必须严格留痕。尽量不采用现金交付,如果要转账,建议选择实名交易,且不要轻易转账给对方提供的第三方账户。转账的同时,建议要求对方书写借条或保留相关聊天记录。如果采用了现金交付方式,一定要让对方提供借条、收条等书面凭据,并且写明借款、收款缘由。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现遭遇诈骗,一定要及时拨打110或带好相关证据到公安机关报案。对于自称‘网警’的人切勿轻易相信,谨防二次受骗。”沈怿昕强调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业内人士再次提醒大家,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我们要时刻提高防骗意识,警惕“甜蜜圈套”。如果不幸落入圈套,也要第一时间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文章搜索

网站地图